夏日炎炎的7月,當你一次次打開暴曬后的愛車車門時,是否總感覺刺鼻的氣味愈加濃烈?你會不會一次次的疑問,這些氣味究竟來自哪里?又或是擔心有害物質超標了呢?
在奧迪的研發部門,有這樣一群人。他們總是習慣把鼻子伸到每樣零部件上聞聞——這就是“奧迪氣味團隊”,通常在內部被稱為“鼻子團隊”。他們的工作就是確保每一臺奧迪車內的味道一直保持令人愉快。異味連連的塑料件、魚腥味的皮革或是洋蔥味的地墊絕對不可能被應用在奧迪車上。
毫無疑問,這些氣味都來源于可揮發性分子。根據調查,汽車內飾氣味散發主要來自各種皮革、塑料、纖維等。其中,座椅、頂棚、儀表板等成為氣味的最主要來源。
目前,基本上每家主機廠都出臺了關于汽車內飾件或材料的氣味測試及揮發性物質的測試標準。下面羅列了一些常見主機廠或者機構的測試標準號和標準名稱。
就氣味等級而言,以大眾的PV3900(2000)為例,將測試標準從試樣樣、測試及評級三個方面進行概況分析:
1、試樣:試樣量規定分成如下三個等級,根據在汽車室內裝入材料的量份額確定進行A/B/C種變體試驗。
2、測試:在不同溫度、濕度條件下存放不同的時間進行測試。
3、評價:氣味的評價可以對所有可能的變量根據評價等級按照分數1到6,也可以在分數之間劃分為0.5分進行。氣味的評價至少要達到3個人。
當然,每一家主機廠對于材料的測試及評價可能存在一定的差異,例如吉利和通用汽車的氣味等級標準分為1-10級,且測試溫度也與大眾有一定的差異。但相同的是,如果某種材料不能“討好”每家主機廠鼻子團隊的鼻子,那他們對這種材料是享有“生殺大權”的。
盡管汽車內飾材料的氣味是無法被完全消除的,但盡量較少或改善令人不愉悅的氣味,來提升客戶體驗并降低氣味對人體的傷害,無疑既是每家主機廠應盡的責任和義務,也是其內飾材料產品管理團隊工作的重點之一。
塑道學苑通過不斷創新,努力成為火安全材料領域一站式服務品牌領導者。充分融合移動互聯新技術的優勢,堅持內容價值性導向的原則,致力于帶給行業人嶄新的知識學習體驗、專業的產品技術服務、全面的產業思維提升,讓更多業內人士專業知識儲備獲得提高,產品技術問題獲得解決,企業核心競爭力獲得提升。迄今,塑道學苑已推出內容傳播,交流培訓,材料檢測三大品牌服務。咨詢熱線:0512-62982691
更多信息請訪問塑道學苑官方網站:www.iayo.com.cn